《製造基督》劇本閱後感(四)

起初,宗教儀式創造了戲劇;現在,劇場卻成了一個容許我們「褻瀆」神靈的地方。戲劇讓我們相信,或者暫時不去懷疑(suspension of disbelief);戲劇又叫我們質疑。我們都願意相信,縱使也有些人不甘心被騙。

上帝最大的威力,不是因為祂是全知(omniscient),全能(omnipotent),而是因為祂不在 (absent) ── 至少凡人不能看見祂。祂的話寫在聖經,但諷刺的是,祂又讓我們有思想,有疑惑,有創作力,所以聖經有很多個版本,因為文字是人寫出來的。

所以 Steven Berkoff 寫了《Messiah》。

在 Berkoff 的創作,耶穌是一個演員,聖經裡的預言是他的劇本,他被委派的角色是救世主。他會被門徒出賣,他會被釘上十字架,他會復活,因為「如果我哋唔咁做我哋就唔可以滿足經文嘅記載」。在 Berkoff 的版本,猶達斯 (Judas) 不是叛徒,而是為了劇情發展而犧牲自己清白,身負重任的角色。猶達斯說:「無咗我咩都唔會發生。」當然也不能沒有反派:魔鬼撒旦。基督徒既鄙視又害怕魔鬼,劇作家卻是魔鬼的擁護者,因為他比善良的耶穌有趣得多。魔鬼的說話能誘惑我們,只因他往往說中我們的心事:「自欺欺人就係最好嘅麻醉藥」。不過,如果沒有觀眾,這台戲也不成立── 他們(願意) 相信石頭是鬆脆的麵包。

Berkoff 的劇本「褻瀆」的不是宗教 (religion),而是信仰 (faith)。可是,我想他是不會成功的。信仰是無法侵犯的東西。相信的人還是會相信。這是信仰最寶貴,亦是最可怕之處。

如果我可以在《製造基督》的結尾附加對話,我會這樣寫:

凡人:相信與甘心被騙有沒有甚麼分別?
上帝:重要嗎?

周潁榆
文字工作者



Related Posts:

《聖訴》劇本閱後感(六)
《聖訴》劇本閱後感(六)
2012-13年劇目, 閱後感 / 劇評
《聖訴》劇本閱後感(五)
《聖訴》劇本閱後感(五)
2012-13年劇目, 閱後感 / 劇評
《聖訴》劇本閱後感(四)
《聖訴》劇本閱後感(四)
2012-13年劇目, 閱後感 / 劇評

Comments are closed.